您的当前位置:凯发app > 医院文化 > 科室文化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治疗
日期:2015/11/19 16:04:08
人气:303
[核心摘要]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的普遍应用,使得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,以微创、痛苦小、腔内治疗为特色的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必然趋势。1、血管性疾病:①各种原因所致急、慢性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;②急、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;③…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治疗
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的普遍应用,使得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,以微创、痛苦小、腔内治疗为特色的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必然趋势。
1、血管性疾病:① 各种原因所致急、慢性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;
② 急、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;
③ 动脉瘤、动静脉瘘及血管瘤等;
④ 下腔静脉狭窄及闭塞(布-加氏综合征);⑤主动脉夹层;
2、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: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(糖尿病足)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症等;
3、出血性疾病:动脉性消化道出血(呕血、便血),肺部疾病(如肺结核、支气管扩张、肺动静脉瘘)所致的咯血,产后大出血,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破裂出血,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静脉性出血(肝硬化)等;
4、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诊断。
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的普遍应用,使得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,以微创、痛苦小、腔内治疗为特色的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必然趋势。
1、血管性疾病:① 各种原因所致急、慢性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;
② 急、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;
③ 动脉瘤、动静脉瘘及血管瘤等;
④ 下腔静脉狭窄及闭塞(布-加氏综合征);⑤主动脉夹层;
2、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: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(糖尿病足)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症等;
3、出血性疾病:动脉性消化道出血(呕血、便血),肺部疾病(如肺结核、支气管扩张、肺动静脉瘘)所致的咯血,产后大出血,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破裂出血,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静脉性出血(肝硬化)等;
4、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诊断。
上一篇:
血管畸形介入治疗
下一篇:没有资料